根據生產力的性質和狀況,農業可分為原始農業、古代農業、近代農業和現代農業。近代農業指手工工具和畜力農具向機械化農具轉變、由勞動者直接經驗向近代科學技術轉變、由自給自足的生產向商品化生產轉變的農業?,F代農業指廣泛應用現代科學技術、現代工業提供的生產資料和現代生產管理方法的社會化農業?! ∞r業的根本特點是經濟生產與自然產交織在一起,受生物的生長繁育規律和自然條件的制約,具有強烈的季節性和地域性;生產時
GPS技術的民用化,使得它在許多國民經濟領域的應用研究獲得迅速發展,使得農業的技術體系廣泛運用于生產實踐成為可能。1993-1994年,農業技術思想首先在明尼蘇達州的兩個農場進行試驗。結果用GPS指導施肥的產量比傳統平衡施肥的產量提高30%左右,而且減少了化肥施用總量,經濟效益大大提高。農業的試驗成功,使得其技術思想得到了廣泛發展。世界上每年都舉辦相當規模的“精細農作學術研討會”和有關裝備技術產品
農耕生產與氣候資源息息相關,優越的氣候資源是誕生農耕文明的重要條件。氣候要素主要包括氣溫、降水和光照等。我國位于亞歐大陸東部和太平洋的西岸地區,有著巨大的海陸熱力性質差異,從而形成了世界上典型的季風氣候。季風氣候是我國氣候的主要特點,季風氣候是大陸性氣候與海洋性氣候的混合型。冬季受來自內陸的干冷氣流的影響,天氣寒冷,干燥少雨;夏季受來自海洋的暖濕氣流的影響,高溫潮濕多雨。高溫期與多雨期一致,水熱搭
農業是指國民經濟中一個重要產業。農業[1]是指包括種植業、林業、畜牧業、漁業、副業五種產業形式;狹義農業是指種植業。包括生產糧食作物、經濟作物、飼料作物和綠肥等農作物的生產活動?! ∞r業分布范圍十分遼闊。地球表面除兩極和沙漠外,幾乎都可用于農業生產。在近1.31億平方公里的實際陸地面積中,約11%是可耕地和多年生作物地,24%是草原和牧場,31%是森林和林地。海洋和內陸水域則是水產業生產的場所?!?/article> 查看詳情